登录注册
济宁市文化馆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开放公告

    

2025-09-24
【活动招募】墨绘山河--齐鲁文化(济宁)生态保护区国庆非遗体验活动

       

2025-09-24
齐鲁文化(济宁)生态保护区“跟着非遗游黄河”非遗手造系列活动回顾

8月28日 - 8月29日,由济宁市文化馆(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节气里的非遗】“跟着非遗游黄河” 非遗手造系列活动如期举行。本次研学活动以 “黄河文明” 为线索,带领同学们制作瓦当、捏制和香牌、组装灯彩... 让青少年在指尖实践中与历史对话、在沉浸体验中触摸文化。瓦当里的时空密码老师以中国传统纹样为钥匙,为同学们打开了通往瓦当世界的大门。瓦当,这个古建上看似不起眼的构件,实则是承载历史记忆的 “时空密码”。从秦汉的云纹到明清的瑞兽,每一种纹样都诉说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与信仰。整备陶泥时需掌握恰到好处的湿度,入模成型时要保证纹样的清晰完整,出模整理时则考验着耐心与细致。当一件件带着手温的瓦当作品完成,同学们不仅读懂了砖瓦背后的制作工艺,更感受到了古人 “一砖一瓦藏春秋” 的匠心。和合香里的本草哲学老师带领同学们追溯中国香文化的源流。从先秦的祭祀用香到唐宋的文人香事,香文化的演变折射出中国人对 “雅” 的追求。和香不同于单一香料,其 “君臣佐使” 的配伍理念,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蕴含着 “和合共生” 的东方哲学。亲手制作和香牌的过程,是一场与草木的对话。炮制药材时需遵循节气规律,过筛粉末时要达到极细的精度,混合揉捻时则要让不同香料的气息和谐交融。学员们依次完成炮制、过筛、混合、揉醒、锤炼与成型等环节,最终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平安扣和香牌。 光影里的千年匠心老师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的古诗为引,为同学们打开了通往灯彩世界的大门。灯彩,这件常伴夜色的器物,看似是点亮明暗的工具,实则是承载民俗记忆的 “光影符号”。它以对称规整的灯架藏住中式美学的平衡智慧,用灯罩上的花鸟、山水纹样寄托美好生活的祈愿,更凭精巧造型、细腻装饰与温润光影,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焕发着鲜活的艺术生机。 搭建灯架时需精准对齐榫卯、把控角度,确保整体稳固;覆盖灯罩时要将轻薄灯布平整贴合,避免一丝褶皱,当一盏盏带着手温的灯彩点亮,暖光透过纹样映出斑驳光影,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制灯工序,更真切触摸到古人 “以灯寄情” 的匠心,读懂了非遗背后代代相传的文化温度。黄河文明不再只是书本中的知识点,而是流动在少年手中的活态文化。未来,【节气里的非遗】系列项目将继续沿着黄河流域深耕非遗教育,从“一砖一瓦”到“一香一木”,不断延展东方哲思的时代生命力,助力非遗从“地域记忆”跃升为“民族认同”的文化纽带,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31
【展讯】“青春作伴”金乡县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2025-08-27
四时风雅集—七夕雅集活动招募

     

2025-08-27
“童心向党”济宁市第四届少儿艺术大舞台文艺展演获奖公布通知

       

2025-08-21
"艺启向未来"济宁市文化馆2025年夏令营(第二期)开始招生

     

2025-08-02
齐鲁文化(济宁)生态保护区非遗体验活动火热开抢!

      为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精妙,齐鲁文化(济宁)生态保护区特别推出非遗体验活动。在这里,您不仅能亲手触摸历史的温度,还能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机!本周课程安排课程内容:面塑课程时间:8月5日下午2:30-4:00              8月7日下午2:30-4:00课程地点:济宁市文化馆二楼非遗展厅咨询电话:2887006活动说明      活动当日需提前15分钟到济宁市文化馆二楼大厅前台处集合,由工作人员统一带队前往教室。待活动结束后,学员由工作人员带至集合处,家长接回。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济宁市文化馆。联系电话:05372887006(非遗办公室)                 交通提醒      场馆位于济宁市太白湖区运河路136号,济宁文化中心北侧,紧邻济宁图书馆,附近设有公交站点。济宁文化中心站:16/K16路、56路、K83路、78路左环。济宁文化中心西站:7路、20路。策划:孙   灿编辑:王炳智审核:李富荣

2025-08-01
济宁市第四届“童心向党”少儿艺术大舞台文艺展演 第三场(声乐类.儿童A、B组)海选通知

        

2025-07-29
喜报:津多里非遗民俗庙会入选全国创新案例

       近日,在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全国非遗传播创新案例发布暨颁奖仪式上,《济宁津多里非遗民俗庙会“匠心共融,古今同庆,焕活非遗新动力”》从28个省(区、市)281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非遗传播创新案例。2025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创新案例征集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面向全国各地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企业等单位和个人。活动涵盖非遗+展示展演、非遗+新媒体、非遗+文旅融合、非遗+学校教育、非遗+国际交流、非遗+科技赋能、非遗+传统节日、非遗+乡村振兴、非遗+工作坊九大类别,经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最终52个案例入选。津多里非遗民俗庙会,是山东华瑞园城市运营科技有限公司与文旅部门、中国传媒大学在津多里商圈共同合作打造、庆祝首个非遗新春的大型节日文化活动,也是全区“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庙会设立非遗市集、民俗表演两大板块,汇聚了来自济宁及周边地区的众多非遗传承人,在文化展示、非遗体验、美食市集、民俗表演等多个经典点位融入传统文化及现代艺术元素,通过“文化资源-场景创新-消费转化”的闭环模式,以“非遗”焕活传统文化资源、拉动城市文旅消费,将新春民俗庆祝活动升级为“文化现象级事件”。为期九天的庙会中,一系列非遗展演、民俗活动犹如精彩绝伦的文化大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涵养了友善尊重、温馨和睦的社会风气,更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庙会民俗表演以古装巡游开场,巡游队伍身着唐宋服饰,扮演宫女、将士、文人墨客,以古典舞快闪、甲胄巡游等项目展现了精彩东方文化盛宴,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民间绝技火壶表演、非遗川剧变脸、非遗皮影戏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等传统民俗节目轮番上演,尽显中国非遗的活态魅力和深厚底蕴。庙会还特别设置了非遗互动体验区,在这里,游客们可以穿上唐装,感受古代服饰的优雅与庄重;可以拿起古琴,体验传统乐器的独特韵味;也可以下围棋、练书法、画国画,寄托情怀与诗意,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5-07-15
叮!济宁市文化馆非遗暑期魔法课单来啦!

        

2025-07-11
【活动预告】《文化济宁 百姓讲堂》课程安排

     

2025-07-08